兴义工程建设网

新冠肺炎疫情外贸企业,新冠疫情外贸企业怎么应对

新冠肺炎疫情对外贸企业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新冠疫情全球蔓延对外贸企业的冲击

自2019年底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这场全球性公共卫生危机已对世界经济格局产生深远影响,作为全球经济链条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中国外贸企业在这场疫情中既面临严峻挑战,也迎来转型升级的机遇,本文将基于最新数据,分析疫情对外贸行业的具体影响,并以典型地区为例,探讨企业应对策略。

新冠肺炎疫情外贸企业,新冠疫情外贸企业怎么应对-图1

根据世界贸易组织(WTO)最新统计,2020年全球商品贸易量下降了5.3%,创下2009年金融危机以来最大跌幅,中国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20年1-2月,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4.12万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9.6%,出口2.04万亿元,下降15.9%;进口2.08万亿元,下降2.4%,这些数字直观反映了疫情初期对外贸行业的巨大冲击。

典型地区疫情数据与外贸表现

海市为例,根据上海市卫健委公布的数据,2022年3月1日至3月31日期间,上海市累计报告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4478例,无症状感染者23139例,合计27617例,在此期间,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环比下降12.5%,外贸企业订单履约率仅为平常水平的65%左右。

具体到每日数据,3月15日单日新增本土确诊病例5例,无症状感染者197例;3月20日新增确诊病例24例,无症状感染者734例;3月25日新增确诊病例38例,无症状感染者2231例,随着疫情发展,3月28日单日新增确诊病例96例,无症状感染者4381例,达到当月峰值,这种疫情发展态势直接影响了当地外贸企业的正常运营。

广东省作为另一个外贸大省,在2021年5月21日至6月30日的疫情期间,累计报告本土确诊病例153例,无症状感染者37例,同期,广东省进出口总值环比下降8.7%,其中出口下降9.2%,进口下降7.9%,特别是电子产品、服装等传统优势产品出口受到较大影响。

行业细分数据解析

从行业维度看,不同外贸领域受疫情影响程度存在显著差异,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数据显示:

  • 2020年1-6月,中国机电产品出口同比下降8.3%,

    • 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其部件出口下降10.2%
    • 手机出口下降15.6%
    • 家用电器出口下降12.3%
  • 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情况:

    • 纺织品出口增长32.4%(主要因防疫物资需求激增)
    • 服装出口下降16.7%
    • 家具出口下降15.5%
    • 玩具出口下降22.7%
  • 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同比下降5.9%,

    • 集成电路出口下降3.2%
    • 汽车零配件出口下降18.6%

这些数据反映出疫情对不同产品类别的差异化影响,防疫相关产品出口逆势增长,而传统消费品出口普遍下滑。

全球供应链受阻的具体表现

疫情导致的全球供应链紊乱表现在多个方面:

  1. 海运成本飙升:上海航运交易所数据显示,中国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CCFI)从2020年1月的897点飙升至2021年12月的3344点,涨幅达273%,特别是美西航线运价从每标准箱1500美元左右上涨至超过10000美元。

  2. 交货延迟严重:国际货运代理协会(FIATA)调查显示,2021年第三季度,全球约68%的货运代理报告海运延误超过两周,较疫情前水平增加4倍。

  3. 原材料价格波动:以纺织行业为例,2021年棉花价格同比上涨45%,化纤原料PTA价格上涨38%,直接推高服装企业生产成本。

  4. 订单碎片化加剧:阿里巴巴国际站数据显示,2021年平台小额批发订单(单笔金额低于5000美元)占比达到63%,较2019年提升22个百分点,反映买家采购策略趋于谨慎。

政策支持与企业自救措施

面对疫情冲击,各级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稳外贸政策:

  1. 税收优惠:2020年全年累计办理出口退税1.45万亿元,同比增长7.9%;减免进出口环节税费超过300亿元。

  2. 金融支持: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2020年承保金额达5800亿美元,同比增长12.8%;外贸企业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5.3%。

  3. 通关便利化:全国进口、出口整体通关时间分别压缩至34.91小时和1.78小时,较2017年分别压缩64.2%和85.5%。

外贸企业积极采取多种自救措施:

  • 数字化转型加速:据商务部统计,2020年全国跨境电商进出口1.69万亿元,增长31.1%;跨境电商零售进口试点扩大到86个城市和海南全岛。

  • 市场多元化开拓: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9.37万亿元,增长1.0%,占外贸总值的29.1%,比重提升0.7个百分点。

  • 产品结构调整:防疫物资出口大幅增长,2020年包括口罩在内的纺织品出口1.07万亿元,增长30.4%;医疗仪器及器械出口增长41.5%。

后疫情时代外贸发展趋势

展望未来,外贸行业将呈现以下发展趋势:

  1. 区域化供应链重构:近岸外包(nearshoring)趋势明显,企业将在更近的地理范围内建立供应链,麦肯锡调查显示,93%的跨国企业计划增加区域化采购。

  2. 数字化贸易普及:虚拟样品、3D展示、VR验厂等技术应用率提升,阿里巴巴国际站数据显示,2021年使用VR验厂功能的买家同比增长320%。

  3. 绿色贸易兴起: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等政策将促使企业关注产品碳足迹,预计到2025年,全球绿色贸易规模将达到1.9万亿美元。

  4. 服务贸易比重提升:数字服务、知识产权贸易等将成为新增长点,2020年中国知识密集型服务进出口增长8.3%,占服务进出口总额比重达44.5%。

新冠肺炎疫情给外贸企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但也加速了行业变革与创新,从数据来看,虽然短期内部分行业受到严重冲击,但中国外贸展现出强大韧性和活力,2021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规模首次突破6万亿美元,创历史新高,这表明,只要积极应对、主动转型,外贸企业完全有能力化危为机,在疫情后的新格局中占据有利位置。

外贸企业需继续深化数字化转型,优化供应链布局,提升产品附加值,同时密切关注全球疫情发展和政策变化,灵活调整经营策略,政府部门也应持续完善外贸支持体系,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共同推动外贸高质量发展。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