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与地区数据分析
全球疫情冬季态势
2022-2023年冬季,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持续演变,多国出现感染高峰,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全球累计确诊病例已超过6.5亿例,累计死亡病例超过660万例,仅2022年12月单月,全球新增确诊病例就达到约2800万例,新增死亡病例约11.5万例。
从地区分布来看,欧洲地区冬季疫情反弹尤为明显,2022年12月,欧洲地区报告新增确诊病例约850万例,占全球当月新增病例的30.4%,美洲地区紧随其后,新增约780万例,占比27.9%,西太平洋地区(包括中国)新增约560万例,东南亚地区新增约450万例,东地中海地区新增约120万例,非洲地区新增约40万例。
重点国家冬季疫情数据
美国疫情数据
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数据显示,2022年12月美国共报告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约480万例,平均每日新增约15.5万例,其中12月15日达到单日峰值,新增确诊病例超过25万例,住院人数方面,12月全美新冠住院患者累计超过45万人次,较11月增长约35%。
死亡数据方面,12月美国报告新冠相关死亡病例约1.8万例,平均每日约580例,值得注意的是,65岁及以上老年人群占死亡病例的约90%,疫苗接种数据显示,截至12月底,美国完成基础免疫接种的人口比例约为80%,但接种最新二价加强针的比例仅为约15%。
日本冬季疫情反弹
日本厚生劳动省报告显示,2022年12月日本遭遇第八波疫情高峰,12月新增确诊病例约450万例,创下单月新高,其中12月22日单日新增确诊病例达到28.3万例,为疫情以来最高纪录。
东京都地区12月新增确诊病例约85万例,占全国总数的18.9%,大阪府新增约52万例,爱知县新增约36万例,死亡病例方面,12月日本报告新冠相关死亡约7800例,较11月增长约2.5倍,其中80岁以上高龄患者占死亡病例的约70%。
德国冬季疫情发展
德国罗伯特·科赫研究所(RKI)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12月德国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约320万例,12月1日至12月31日期间,7天发病率从每10万人约350例上升至约480例。
住院治疗情况方面,12月德国新冠住院患者总数约4.8万人次,较11月增长约40%,重症监护病房(ICU)使用率从月初的约6%上升至月底的约9%,死亡病例方面,12月报告约5200例新冠相关死亡,平均每日约170例。
中国部分地区冬季疫情数据
北京市2022年12月疫情数据
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12月北京市经历了一轮明显的疫情高峰,12月1日至12月31日期间,北京市累计报告新增本土确诊病例约25万例,其中12月15日达到单日峰值,新增确诊病例约3.2万例。
发热门诊就诊量方面,12月北京市二级以上医院发热门诊累计接诊患者约180万人次,较11月增长约15倍,急诊就诊量约120万人次,增长约8倍,重症救治方面,12月北京市在院新冠重症患者峰值达到约6500例,为平时重症医疗资源的约3倍。
上海市冬季疫情监测
上海市卫健委通报,2022年12月上海市新增本土确诊病例约18万例,12月20日前后达到高峰,单日新增确诊病例约2.5万例,发热门诊就诊量在12月累计约150万人次,是11月的约12倍。
医疗资源使用方面,12月上海市急诊就诊量峰值达到每日约6.5万人次,较平时增长约5倍,重症床位使用率从月初的约30%上升至月底的约85%,120急救电话呼入量在12月达到日均约3.5万次,为平时的约6倍。
广州市疫情冬季表现
广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数据显示,2022年12月广州市新增本土确诊病例约15万例,12月15日至25日期间为疫情高峰阶段,单日新增确诊病例维持在约1.5万例水平。
医疗救治方面,12月广州市发热门诊就诊量累计约120万人次,急诊就诊量约90万人次,重症病例方面,12月在院新冠重症患者峰值约2800例,约占全市重症医疗资源的60%,药品供应方面,12月解热镇痛类药物销售量达到平时的约20倍。
冬季疫情特点分析
变异株传播情况
2022年冬季全球主要流行的新冠病毒变异株为奥密克戎亚型BA.5及其衍生变异株,包括BQ.1、BQ.1.1、XBB等,根据全球流感共享数据库(GISAID)统计,12月BA.5及其亚型约占全球测序病例的约65%,BQ.1和BQ.1.1约占25%,XBB约占8%。
这些变异株表现出更强的免疫逃逸能力,研究显示,与原始奥密克戎BA.1相比,BQ.1和XBB对疫苗接种者血清的中和抗体滴度下降约10-20倍,这解释了为何冬季多国出现突破性感染大幅增加的现象。
年龄分布特征
从各国报告数据来看,冬季疫情感染人群年龄分布呈现"两头高"的特点,儿童和青少年感染率较高,但重症率相对较低;65岁以上老年人群感染率虽低于年轻人群,但重症率和病死率显著增高。
以日本为例,12月10-19岁人群感染率约为每10万人中1500例,而80岁以上人群感染率约为每10万人中800例,但80岁以上人群住院率约为10-19岁人群的约50倍,病死率差距更是达到约200倍。
医疗系统压力
冬季疫情对各国医疗系统造成显著冲击,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发热门诊和急诊就诊量激增;二是住院患者特别是重症患者增加;三是医务人员感染导致的人力资源紧张。
德国数据显示,12月约有8%的医院报告因医务人员短缺而不得不限制常规医疗服务,美国医院协会调查显示,12月约30%的医院面临严重人员短缺问题,中国多地也在12月出现了发热门诊排长队、急诊等候时间延长等现象。
冬季疫情防控措施比较
疫苗接种推进
多国在冬季来临前加强了疫苗接种工作,美国在9月就批准了针对奥密克戎BA.4/BA.5的二价疫苗,但接种率不高,欧盟国家二价疫苗加强针接种率在12月达到约30%,日本约为25%。
中国在12月加快推进老年人疫苗接种,60岁以上人群全程接种率从11月的约85%提升至12月底的约90%,80岁以上人群从约65%提升至约75%,但加强针接种率仍有提升空间。
公共卫生措施
各国冬季采取的公共卫生措施存在差异,日本在12月维持了在室内公共场所佩戴口罩的建议,并扩大了免费PCR检测范围,德国恢复了部分场所的口罩强制令,法国在公共交通系统保持了口罩要求。
中国在12月7日发布"新十条"优化措施,取消了大规模核酸检测和健康码查验,防控重点转向保护重点人群和医疗救治,随后各地疫情快速上升,约2-3周达到高峰,4-6周基本度过疫情高峰。
抗病毒药物使用
抗病毒药物在冬季得到更广泛应用,美国12月Paxlovid处方量达到约80万份,是11月的约2倍,欧盟国家也增加了抗病毒药物储备和使用,中国在12月紧急批准了国产抗病毒药物阿兹夫定上市,并加大了Paxlovid的进口量。
然而药物可及性仍存在问题,美国调查显示,约30%的药店在12月出现过Paxlovid暂时缺货,中国抗病毒药物在12月主要优先供应重点医疗机构和高风险人群。
冬季疫情启示与展望
2022-2023年冬季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呈现出传播速度快、波及范围广、医疗压力大的特点,数据分析表明,疫苗接种特别是老年人和高危人群的接种仍然是减轻疫情影响的根本措施,抗病毒药物的早期使用对降低重症率和病死率具有明确效果。
未来疫情发展仍存在不确定性,世界卫生组织警告,新冠病毒仍在快速变异,可能出现更具免疫逃逸能力或致病性的新变异株,各国需要加强病毒变异监测,完善医疗资源储备,优化分级诊疗体系,为可能的疫情波动做好准备。
冬季疫情数据也显示,经过三年抗疫,全球人群已建立起一定程度的免疫屏障,医疗系统对新冠患者的救治能力显著提升,在科学防控的基础上,社会经济发展和正常生活秩序正在逐步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