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义工程建设网

水库除险加固大坝工程,水库除险加固大坝工程方案

水库除险加固大坝工程现状与发展趋势

水库大坝作为国家水利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防洪、供水、发电、灌溉等重要功能,随着我国水利工程建设的不断推进,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已成为保障大坝安全运行的关键措施,近年来,国家持续加大投入力度,推动水库除险加固工作,确保水利设施长期稳定运行。

水库除险加固大坝工程,水库除险加固大坝工程方案-图1

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的必要性

我国现有水库约9.8万座,其中小型水库占比超过95%,由于部分水库建设年代较早,受当时技术条件限制,加上长期运行带来的老化问题,部分大坝存在渗漏、裂缝、滑坡等安全隐患,根据水利部2023年发布的《全国水库大坝安全状况报告》,全国仍有约3.5%的中小型水库存在不同程度的病险问题,亟需进行除险加固。

水库除险加固的主要目标包括:

  1. 提升防洪能力:通过加固坝体、改善溢洪道等措施,增强水库抵御极端天气的能力。
  2. 消除结构隐患:修复坝体裂缝、加固地基,防止渗漏和滑坡。
  3. 优化运行管理:结合现代化监测技术,提高水库调度和应急管理水平。

最新政策与资金投入

2023年,国家发改委和水利部联合印发《"十四五"水库除险加固实施方案》,计划在2025年前完成约1.2万座病险水库的除险加固任务,总投资超过600亿元,中央财政补助资金占比约50%,剩余部分由地方配套和社会资本参与。

根据水利部2024年最新数据,截至2023年底,全国已完成除险加固水库约8500座,占规划任务的70%以上,重点区域如长江流域、黄河流域的加固进度较快,部分省份如浙江、广东、四川等已超额完成年度目标。

2023年全国水库除险加固进展(数据来源:水利部)

地区 计划任务(座) 已完成(座) 完成率 主要措施
全国总计 12,000 8,500 8% 坝体加固、防渗处理、溢洪道改造
长江流域 3,200 2,450 6% 重点加固土石坝,增设监测系统
黄河流域 2,800 2,100 0% 结合生态修复,优化调度方案
珠江流域 1,500 1,050 0% 强化防洪能力,提升自动化管理
东北地区 1,200 800 7% 应对冻融影响,加强冬季维护

技术创新与工程实践

随着科技进步,水库除险加固技术不断升级,新型材料和智能化监测手段的应用大幅提升了工程效率和质量。

新型防渗材料应用

传统防渗措施多采用黏土心墙或混凝土面板,而近年来,高分子复合材料(如HDPE土工膜、膨润土防水毯)因其施工便捷、耐久性强,被广泛应用于水库加固工程,2023年江西某水库采用纳米改性防渗材料,渗漏量减少90%以上。

智能化监测系统

依托物联网和北斗卫星定位技术,许多水库已部署实时监测系统,可动态采集坝体位移、渗压、水位等数据,如浙江新安江水库通过AI预警模型,成功预测2023年汛期险情,避免重大损失。

生态友好型加固方案

在加固工程中,越来越多项目注重生态保护,云南某水库除险加固时采用生态护坡技术,既稳定了坝体,又恢复了周边湿地生态系统。

典型案例分析

案例1:湖南柘溪水库除险加固工程

柘溪水库建于1958年,是湖南省重要的防洪和发电枢纽,2022年启动新一轮除险加固,主要措施包括:

  • 坝基灌浆加固,解决历史渗漏问题;
  • 溢洪道扩宽,提升泄洪能力;
  • 安装北斗位移监测系统,实现全天候安全监控。
    工程于2023年底完工,防洪标准从100年一遇提升至500年一遇。

案例2:甘肃引洮工程配套水库加固

针对西北地区干旱特点,该工程采用"防渗+蓄水"双模式,在加固坝体的同时,增设雨水收集系统,使水库蓄水效率提高20%。

未来发展趋势

  1. 数字化管理成为主流
    水利部计划到2025年实现全国80%以上大中型水库的智能化监测,结合大数据分析,提前预警风险。

  2. 绿色加固技术推广
    生态混凝土、植被护坡等环保材料将更广泛应用,减少工程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3. 多方协作模式深化
    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将进一步推广,吸引更多企业参与水库运维和加固。

水库除险加固工程不仅是技术问题,更是关乎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大任务,随着国家投入加大和技术进步,我国水库安全水平将持续提升,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