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最新数据追踪
近期本土疫情概况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最新通报,截至2023年11月15日24时,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本土确诊病例1568例,较前一日增长12.3%,广东省报告新增确诊病例最多,达482例,占全国新增总数的30.74%;北京市新增287例,占比18.3%;重庆市新增198例,占比12.63%;四川省新增145例,占比9.25%;河南省新增112例,占比7.14%;其余省份新增病例数均在100例以下。
从地域分布来看,本轮疫情呈现多点散发、局部聚集的特点,珠三角、京津冀、成渝等城市群为主要疫情高发区域,农村地区疫情相对平稳,值得注意的是,近期部分高校和工厂出现聚集性疫情,导致相关地区病例数短期内快速上升。
重点地区疫情数据分析
广东省疫情最新情况
广东省作为本轮疫情的重点地区,11月15日新增482例本土确诊病例中,广州市报告387例,深圳市报告68例,佛山市报告15例,东莞市报告12例,广州市疫情主要集中在海珠区、白云区和天河区,这三个区合计报告病例数占全市的83.2%,具体到街道层面,海珠区凤阳街道单日新增达56例,成为全市疫情最严重的区域。
广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公布的数据显示,11月1日至15日,全市累计报告本土确诊病例2143例,平均每日新增约143例,从年龄分布看,20-39岁年龄段占比最高,达47.6%;60岁以上老年人占比12.3%,较上月同期上升3.2个百分点,职业分布方面,服务业从业人员占比28.7%,学生占比19.4%,工厂工人占比15.2%。
北京市疫情发展态势
北京市11月15日新增287例本土确诊病例,涉及14个区,其中朝阳区报告98例,海淀区报告54例,通州区报告36例,丰台区报告29例,这四个区合计占全市新增病例的75.6%,从传播链条看,聚集性疫情占比62%,社会面筛查发现占比38%,表明社区传播风险依然存在。
北京市疾控中心公布的流调数据显示,11月前半月,全市累计报告本土确诊病例1865例,较10月同期增长246%,从感染场所分析,家庭聚集占41.3%,工作场所聚集占28.7%,餐饮娱乐场所占12.4%,学校占8.9%,其他占8.7%,值得注意的是,60岁以上老年病例占比从10月的15.6%上升至11月的21.3%,老年人群感染率明显上升。
全国疫情数据深度分析
每日新增趋势
观察近一个月全国疫情数据,可以看到明显的波动上升趋势:
- 10月15日:新增本土确诊824例
- 10月22日:新增本土确诊1053例
- 10月29日:新增本土确诊1286例
- 11月5日:新增本土确诊1452例
- 11月12日:新增本土确诊1678例
- 11月15日:新增本土确诊1568例
从周增长率来看,10月第四周较第三周增长27.8%,11月第一周较10月最后一周增长12.9%,11月第二周增长15.6%,增速有所放缓但仍处于上升通道。
重症与死亡病例情况
截至11月15日24时,全国现有重症病例58例,较前一日增加7例,从地区分布看,广东省重症病例最多,达21例;北京市8例;重庆市6例;四川省5例;其余省份均在5例以下,重症患者中,60岁以上占比79.3%,有基础疾病者占比86.2%,未完成全程疫苗接种者占比64.8%。
死亡病例方面,11月15日全国新增本土死亡病例2例,均来自广东省,分别为85岁和78岁男性,均有严重基础疾病且未接种疫苗,10月以来,全国累计报告本土死亡病例23例,平均年龄81.4岁,疫苗接种率仅为17.4%。
变异株监测结果
中国疾控中心公布的病毒基因测序数据显示,11月第一周全国本土病例中:
- BA.5.2亚分支占比62.3%
- BF.7亚分支占比28.7%
- 其他奥密克戎变异株占比9.0% 目前尚未发现传播力、致病力明显增强的新变异株,但专家提醒,随着冬季来临和病毒持续变异,仍需保持高度警惕。
防控措施与建议
针对当前疫情形势,各地已采取相应防控措施:
- 广东省广州市对海珠区、白云区部分区域实施临时管控,暂停堂食,中小学暂停线下教学。
- 北京市加强公共场所扫码查验,对重点行业从业人员实行"一天一检"。
- 重庆市在中心城区开展区域核酸检测,11月15日采样人数达986万人次。
- 全国多地调整入境隔离政策,将"7天集中隔离+3天居家健康监测"缩短为"5天集中隔离+3天居家隔离"。
疾控专家建议公众:
- 符合条件者尽快完成全程疫苗接种和加强免疫
- 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外出和聚集
- 进入公共场所规范佩戴口罩
- 出现发热等症状及时就医检测
- 老年人、基础疾病患者等高风险人群加强防护
未来疫情发展趋势预测
基于现有数据和模型分析,专家预计:
- 未来2-4周全国疫情仍将处于上升期,日新增可能突破2000例。
- 随着冬季来临,北方地区疫情风险将进一步加大。
- 春节前后可能出现新一轮疫情高峰,需提前做好应对准备。
- 病毒变异仍是最大不确定因素,需持续加强监测。
国家卫健委强调,将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不动摇,科学精准做好疫情防控,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同时呼吁公众不信谣、不传谣,从权威渠道获取疫情信息,配合做好各项防控措施。
本文数据来源于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各省市卫健委官网及中国疾控中心公开发布信息,数据统计截至2023年11月15日24时。